第二關來到勝利路上的屏東書院。
早在五月時某個星期假日參觀過,這回是第二次囉。
這裡抽到的問題是:屏東書院建立於哪個朝代?想都不用想,是~清朝(西元1815年)喔。
手做童玩是竹蜻蜓,長條狀的紙張對角斜折,用膠帶與竹筷固定即可。不過好像太陽春了,要用一點技巧才能飛得起來呢!
雖然已經來過了,還是進去看了一下。果然,因為有古蹟闖關活動,大成殿不但三門全開,禮樂器庫內的各種祭器都拿出來展示了。
平常只有孔子誕辰和春秋二祭才能看得到喔。這是編磬(ㄑㄧㄥˋ),樂器,取靈壁石製成,共有十六枚。
編鐘,樂器,由十六個鐘組合而成。
前殿上懸掛著民國六十八年,先故總統 蔣經國[聖德日新]的題匾。
敔(ㄩˇ),樂器,木頭雕成,形如老虎,當樂器演奏完畢時,曲木片或竹片刷擊背部,音樂即結束。
鏞鐘。
鼓,樂器。
搏拊(ㄅㄛˊㄈㄨˇ),樂器,皮革製成,狀如鼓。
扇,遮避陽光的器具,迎神時用。
繖 (ㄙㄢ ˇ ),即傘,避雨遮陽的器具,迎神時用。
祭桌上的祭器,由左至右分別為:豆,裝盛食物的器具。鉶(ㄒㄧㄥˊ),裝盛食物的器具,金屬製成,三足兩耳,狀如鼎有蓋。爵,古代酒器,如今之酒杯。籩(ㄅㄧㄢ),裝盛食物的器具,以竹編而成。資料來源:臺中市孔廟。
西廡內的祭桌。
這是五月二十一日時參觀的照片,沒有停車場,所以摩托車只好停放路邊。
照壁後,牆上嵌有四座年代久遠的碑記,分別是屏東書院章程碑記、屏東書院租條碑記、東山書院改築紀念碑、重修孔廟碑記。
小而雅致的山門。
民國七十四年列為國家三級古蹟。
昭和十二年(西元1937年),屏東市實施市區改正,屏東書院由原址中山公園北側,依照舊形制,重新改建於勝利路現址。民國六十六年(西元1977年),縣政府修復整建,曾改名為屏東孔子廟。直至民國七十七年(西元1988年),再度改回屏東書院。資料來源:屏東縣政府文化處。
山門屋脊的聳天燕尾。
山門屋檐和牆身的彩繪墀(ㄔˊ)頭。
抱石鼓門當和圓柱珠。
牆上有兩個[文]字型的裝飾透窗。這裡可以看到大成殿。
山門封閉,由左方的側門進入 。
側門廂房內孔子的畫像。
由山門看大成殿和東西廡。
大成殿為一條龍式屋頂。
平日只留中門出入。
山水彩繪步通和上面色彩豐富的瓜筒。
大成殿的墀頭,和牆上的雲紋垂花。
鏞鐘放置於前殿外的地上。
大成殿內,神龕前的精緻花罩。
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神位。左右還有顏子,曾子,子思和孟子神位。
花罩旁的木刻龍柱和格窗。
自清聖祖以[萬世師表]為孔子廟的匾額,讚美孔子為千秋帝王之師,萬世人倫之表,後世以此專稱之。
很喜歡這個瓜筒,宛如貓頭鷹的雙眼,還有步通下的雲紋雀替,相當優美雅致。
後殿為崇聖祠。
奉祀孔子世祖神位。[珠囊大放]為鳳山知縣吳性誠的提名古匾。
後殿樑柱兩旁雄偉的看架斗栱。
竹節窗猶如書卷般展開,竹節有[高風亮節]之寓意,也象徵[節節高升]。書卷更有[開卷有益],鼓勵世子勤學讀書的意味。對面為東廡。
小尹尹當時還長髮披肩呢!
東廡。
韓愈和范仲淹等人的神位。
西廡。
禮器庫。前面這個六角古井,讓我想到在臺中孔廟看過的瘞(一ˋ)所,只不過瘞所是八角形且鮮紅色的。
樂器庫前,也有ㄧ個六角古井,當然都被封住了,裡面還栽種植物呢。
當天午後艷陽高照,天氣相當好。
最近終於知道山牆下這個[凸]型的裝飾物稱為[鳥踏]。還有ㄧ字型,ㄇ字型,鳥踏沒有明確的用亦或象徵,猜測是為了讓單調的牆面增添美觀,所以在一般寺廟,高官宅邸或民宅等,都可見此裝飾。甚而,只是為了讓鳥類們有個歇息停腳之地,這個立意感覺好貼心喔。
美麗的山牆之景。
由西廡的圓形側門看山門之後。
西廡左方之後,耳房之前,地上有三個兩大一小,似乎是古井的遺跡,不過都以水泥封住了。
- Mar 27 Tue 2012 13:17
古蹟闖關活動-屏東書院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