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明永曆十九年(西元1665年),明鄭參軍陳永華倡建台南孔子廟,以興國學行教化。台南孔廟為三合院,三進兩廂的傳統建築,依[左學右廟],[前殿後閣]的規制興建,國定一級古蹟。



時隔近四年,二度造訪台南孔廟,這次由鄰近忠義國小的[西大成坊]進入。大成出自《孟子萬章下》:「孔子之謂集大成也」。由於孔子整理三代至周公的學問並刪詩書,訂禮樂,贊周易,修春秋,所以是集大成的學者,世代尊崇為[大成至聖先師]。



東西大成坊均為門樓形式,圍牆與門牆形成十字,有承重與穩定的效果。屋牆頂前後左右共有六個翹起的燕尾脊,由側面看形成延伸的立體三角形,非常特殊。



依孔廟規制,左學(明倫堂)與右廟(大成殿)中間有牆分隔,東向[禮門],西向[義路],取自儒學[明禮取義]。表示請求孔子之道,必須遵循禮義,才得以進入學問的殿堂。



果然求學問沒有捷徑,要先清腦正心,一番自我整肅才得以見之。



[媽咪~小尹尹上幼稚園也要過禮門義路嗎?]
[唉呦~妳只管好好吃好好玩好好睡,聽老師的話,不要和小朋友打架就好了~]



穿越[義路],大成門的廟埕前,通往[禮門]。



兩側均有花隔窗。



屋簷脊上一對龍頭魚身的"鰲魚",象徵"魚躍龍門"。



[禮門]直通[義路]。



大成門右側為[節孝祠與孝子祠],為奉祀節孝婦女與孝子之祠堂。



逐漸褪色的花鳥牆畫。



神獸麒麟腳踩葫蘆,玉,古錢和扇子,身上的紅黃金綠黑色,為配合陰陽五行之相生。麒麟性溫良,含仁懷義,擇物而踏,不踩活物,[不履生蟲,不折生草];頭上有角,角上生肉,[設武,備而不用],因此有仁獸之稱。相傳只有在太平盛世,或有聖人出現時,麒麟才會出現,加上民間傳說"麒麟送子",所以有一說孔子也是麒麟所送,因此被稱為[麒麟兒]。



鳳凰為百鳥之王,也是太平盛世的象徵。



內供的節孝婦女兩百多人,孝子僅有侯瑞珍一人,可見要成為鄉里間公認的孝子,道德標準比較高吧。



大成門左側為[名宦祠與鄉賢祠],為崇德報功,供奉祭禮朝遷功臣及受地方尊崇士紳之祠堂。建築空間形制和[節孝祠與孝子祠]相同。



龍堵有[雙龍搶珠]和[龍吐珠]之雙重寓意。



虎堵之[猛虎下山]。



古樸的櫃台腳。



輪廓依舊清晰的牡丹花草浮雕和水車堵。



內供奉福建水師提督施琅與台灣知府蔣毓英等名宦十人,鄉賢二人則是王鳳來與陳震曜。



大成門為孔廟建築群中最華麗的,三川門僅開左門以供遊客出入,中門與右門,每年春秋二祭孔子或有重大慶典時才開放。當天廟埕前聚集不少遊客,似乎是音樂欣賞之類的活動吧。



三川門屋脊上,正脊中央有日燄裝飾物,前後四垂脊頂端和兩側屋簷下,各有一隻似獅似虎之動物,傳說是義獸[騶虞],不食生物,有至信之德,象徵[至信至德]。兩側屋脊上也各有一裝飾物相對,一說是性喜好望的[螭吻],一說為似魚似鴟,有防火意涵的[鴟尾]。



靠近售票口,牆內嵌有清康熙五十四年(西元1715年)的[ 重修台灣孔廟 ]的碑文。



華麗精緻的木構架彩繪,飾有獅座,雀替,垂花和龍首等。



三川門的門扇都採門釘裝飾,共108顆(每邊54顆)。由於九是陽數之極,其十二倍108更是禮制之最大者。一般廟宇門扇以畫門神為主,門釘只有受封王後之神祇可用。孔子曾受封為文宣王,因此門扇使用門釘,以彰顯孔子之尊貴地位。



門簪為龍首,亦有尊崇孔子之意。



水車堵上的獅座,有別於一般寺廟的憨番負重。如意造型的托架,垂花和雀替絕美非凡。



六根圓門柱均無對聯,以避免在[孔子前賣弄文章]。浮雕上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。



清嘉慶八年(西元1803年)的[ 重脩府學文廟碑記 ]及[ 重修府學文廟閩籍題捐碑記 ]的碑文座~風化嚴重,刻字幾乎快消失了,倒是上方的浮雕圖案還很清楚。





象與葫蘆的彩繪,石鼓造型古樸且烏黑光滑,有穩定結構之作用。



螭虎(夔龍)木窗。



進入大成門參觀大成殿,除台南市民憑身分證或駕照免費,遊客一律25元。門內東牆有清乾隆十六年(西元1751年)的[ 重修府學碑記 ]碑文座,幾乎與門同高啊。



西牆有[ 重修府縣兩學捐資監督姓氏 ]與清乾隆五十六年(西元1791年)的[ 重修文廟碑記 ]兩碑文座。



大成殿為歇山重簷的單棟建築,為孔廟建築中層級最高的,取名與大成坊和大成門的意義相同。大成殿位於高起的台基上,因高度凌駕於其它建築,因而有崇高的意涵。正脊中有[雙龍護塔],塔為九層。兩側翹起的[通天筒],象徵孔子[德配天地 道冠古今];又稱 [藏經筒],以紀念逃避秦始皇焚書而藏匿經書。詩經中喻為惡鳥的鴟鶚,相傳受孔子感化而馴良,強調孔子[有教無類]的精神。欄牆上有八隻姿態各異的石獅,還有石刻螭首嵌於臺基四角,做為排水流口,也有[獨占鰲頭]之意。大成殿前的露台,為釋奠禮祭孔時,表演佾舞的場所。正面的[御路]又稱[螭陛],古時禁止尋常百姓行走,只有新科狀元與皇帝祭孔時才得行之。因此為避免遊客踩踏,已築架封閉。螭為龍子,螭陛為皇營的象徵,又孔子被封為文宣王,所以大成殿前也使用此圖案,以示尊崇。
2007年9月,當時小尹尹一歲六個月,第一次來台南孔廟,曾進入大成殿參觀過。

 

[入德之門]為進入[明倫堂]的入口,相當於現代學校的校門。



昔日由各地選出的學子,必須經過此門得以入內;左門[聖域],右門[賢關],意欲學子若要成為聖賢,一切皆由修養品行開始。



門外左前方,立有民國54年的[ 建廟三百年紀念碑 ](西元1665-1965年)。



為花崗石材質,也相當高大宏偉,幾乎和[聖域]之門同等高度。



整體建築為石材磚牆為主,外為石柱,內為木柱。中門門額題[入德之門],圓柱門簪,左右各有花格窗。



東門額題[聖域]。



西門題[賢關],下均有石質的雙圓門簪,牆堵有山水彩繪。



門內東側的石碑風化太嚴重~完全看不清楚~上網查才知道是清康熙五十二年(西元1713年)的[ 台灣府學學田知照 ]石碑文。



門內西側牆旁,清嘉慶二十三年(西元1818年)的[ 重修文廟碑記 ]石碑。 東西兩側均放置著漆成鮮紅色的神龕~不知有何作用?



單簷硬山燕尾建築,紅色石磚道兩旁置有低矮盆栽,與高入聳天的老榕樹形成強烈對比。



[明倫堂]左後方有三層樓高,主祀文昌帝君與魁星的[文昌閣],也是孔廟中最高的建築。[文昌閣]在台灣諸多孔子廟中非常特殊少見,在傳統古制中,文昌閣並不一定與孔子廟有關,而文昌帝君和魁星也與孔子無關。仔細想,文昌信仰似乎與孔子[不語怪力亂神]的精神有衝突,或許只因歷代重視科考,才會在孔子廟中興建文昌閣。可惜當天行程略趕並未進入。



[明倫堂]為傳統的儒學講堂,昔日學子在此接受府學教授,相當於今日傳道授業的教室。



儒學對社會的認知基礎在於明倫,明倫即為宗法制度下的人際關係。宗法制度建構主要包括:"尊尊、親親、賢賢、男女有別",四個方向的人際關係。



孔子以為社會的構成,主要包括社會的秩序性與社會的親和性,而社會的秩序性必須建立在"尊尊、長長"等血緣之上;並以"親親"的親子之愛作為社會親和的動力。"親親"為"仁",具有秩序及親和的社會,即為"禮"的表現。因此,明倫正是儒學的基礎,傳道授業皆為倫常之理,所以儒學體系的學校講堂,也以明倫作為主要的名稱。



穿越[明倫堂]的格扇門,可見大廳上懸[明倫堂]之匾,為乾隆十五年(西元1750年)巡察台灣御史楊開鼎所題。下有仿元代書畫家趙孟頫所書的"大學之道"隔屏。兩側牆壁則有仿朱熹手書的"忠孝節義"四字。



西牆內嵌著清乾隆四十二年(西元1777年)的[ 重修台灣府孔子廟學碑記 ]。

 

與格扇窗旁的[ 台灣府學全圖 ]~為當時孔廟配置的浮雕。

 

石碑的右上方~似乎被潑灑了暗紅色的油漆,工作人員修復時怎會這麼不小心呢?乍看之下,還以為是血跡呢!

1777年【 重修台郡各建築圖說 】台灣府學圖

孔廟空間配置全圖,清乾隆四十二年(西元1777年)的[ 重修台郡各建築圖說 ]之[ 台灣府學圖 ]。 資料圖片來源:孔廟文化資訊網



室內東牆的格扇窗旁,斜嵌著清乾隆四十五年(西元1780年)的[重修台灣府學明倫堂碑記]。



下有清同治七年(西元1868年)的[ 臥碑 ],內容為昔日學校的校規條文,共有八條,大致上是規範學子品性操守,並且約束言論與著述,夠特別吧。



走出[明倫堂],往[東大成坊]移動。[入德之門]外的石碑,風化嚴重的完全看不清楚,網路上也查不到任何相關資料。



由[禮門]看 [東大成坊]。



從這個角度看,總覺得[東大成坊]的外觀沒有[西大成坊]來得乾淨新穎,門旁的兩個木板不知作用為何?難道是機動的"無障礙"機關嗎?



孔廟內唯一較現代的紀念碑,但碑文依舊模糊,似乎也和孔廟重修有關。



這棵只剩下樹身的百年老榕樹,目前已被判定死亡。記得今年二三月時吧,還看到相關新聞報導,擁有一百二十年歷史的老榕樹,因得了樹癌-褐根病,樹瘤遍佈,枝葉掉落稀疏,生命即將走到盡頭。雖然台南政府做了各種防護治療等急救措施,不過,很遺憾,這棵曾經見證歷史的百年老樹,終究熬不過或天災或人為的破壞啊~看著傷痕累累的樹身,很心驚也很心痛~



南門路上的[東大成坊]為台南孔廟的主要入口,正對著清乾隆十四年(西元1749年)所立的[泮宮]石坊,亦為府中街入口。上次來門後中有鐵柵欄隔阻,現在拆除掉,除了出入更方便,景觀也好多了。



東大成坊和西大成坊建築形制大致相同,不過,由於東大成坊為主要入口,因此上懸掛著[全臺首學]的匾額,彰顯台南孔廟為台灣文化的搖籃與發源地。

 

於左前方的牆上嵌有「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」的滿漢文石碑。



據說是清康熙二十六年(西元1687年)奉旨所立,代表孔子至聖的崇高地位,無分貴賤,至此須下馬以示誠敬之心。

因為同事們趕著搭高鐵回台北,加上最後一站的莉莉水果店還沒去(某位同事非常堅持要吃到聞名的芒果冰~為啥?這個季節不到處都有芒果冰嗎?)。所以,[泮池]這個景點就放棄囉~可惜~也許下次來時,是小尹尹上小學,學校指定做台南孔廟相關作業研究的時候了。



離開全臺首學,再看一眼牆內的玉蘭花樹~吸口芬芳的文化香氣。





初夏六月,麵包樹上已果實累累。



沿著孔廟的泮池外往右前方走,忠義國小斜對面就是聞名的莉莉水果店。



看吧!又是一長條的人龍,等著吃冰吃水果的人一直都這麼多哪。剛好有一桌人離開,一人負責排隊點餐,其他人趕緊坐下占位子兼休息。



無聊中注意到柱子上這個"洗手台"的牌子,管狀的水龍頭好有古意



隔壁是原台南愛國婦人館,為日治時期,台北日本愛國婦人會的台南分部。



市定古蹟,現整修完成,已和原貌相差甚遠。目前也是台南老屋欣力的老屋翻修成功之一例。



尹尹爸找不到停車位,無奈暫停路邊,芒果冰無法內用,只好外帶在車上解決囉。淋上煉奶,帶有檸檬清香的芒果冰,滋味還真不賴,非常清涼解熱~



趕搭高鐵的同事,就在尹尹爸開前導車的帶領下,順利提早到達歸仁車站,踏上歸途。2011年,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的高雄台南之旅,終於圓滿結束啦!這三天行程滿檔,吃喝玩樂,回憶滿滿,腦細胞也增殖不少,簡直開心到爆~嗯,我是說我個人感想啦。

其實,第二天傍晚入宿台南天下大飯店時,負責開另一台車的高雄女同事,因吃太多海鮮(吧?),腸胃不堪,體力不支,虛弱到無法開車,只能中斷旅遊,回家休養,最後一天改由老闆負責開車。

但看似精明,休假日也有爬山運動的老闆,卻因南部盛暑的忽冷忽熱而不適感冒,下車時經常一臉慘白,好可憐~感覺之後的行程,似乎都是以過人的"意志力"撐到結束,好佩服!果然是當老闆的人~

還是說,下次的員工旅遊,就不要來南部了,改去有異國風情,且寒冷又可泡溫泉的日本北海道,如何?

資料來源:孔廟文化資訊網 連結網站:維基百科 
PS:這三日的員工旅遊,上傳相簿21本,遊記16篇,前後記錄了將近一個半月,比去年暑假的台東三日遊還累~但人定勝天,我還是完成了~喔耶~給自己一百個"讚"啦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