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離開鹽山之後,來到距離不遠的台灣鹽博物館
兩座金字塔型的外觀,其實是結合了鹽山和鹽結晶分字結構的意想,目前也是台灣唯一鹽產業的主題博物館。此時天空烏雲密布,待會可能要下雨囉~
博物館內依主題陳列展示共有四層樓,一樓為台灣五十年代七股土盤鹽田的工作場景重現。因為早期鹽非常珍貴,為防範偷鹽賊,而在鹽田旁設了這個高塔建築般的崗哨站。
運鹽的火車車頭。
辛苦的鹽工們,經年累月將雙腳浸泡在鹽田裡工作(所以一旦腳有傷口,會很痛啊~),最後還要一擔又一擔將鹽運出鹽田,我們才得以有美味的食用鹽可享用。當時台南鹽埕間流傳:[要吃青就嫁鹽埕,要閒就嫁府城。],可見鹽田兒女的工作都一樣辛苦,曬鹽,收鹽,擔鹽,堆鹽,沒有男女之分。
圓形的鹽滷缸,下雨時開閘讓滷水流入滷缸,因含有鹽的滷水比重較重,會沉積在下方,雨水則在上,雨停時再將雨水舀出,下層滷水再舀回結晶池繼續曝曬,這種方式後來也成為瓦盤鹽田(有別於土盤鹽直接沉積於土上,讓純淨的結晶鹽置於瓦片上)的遵循模式。
旁邊還有一間鹽村劇場,除了鹽村內的場景重現,牆上有人物也有故事情節,提供想像力豐富的遊客們自由聯想。
有鹽村社區看板,風水車,火車,曬收鹽等,讓你體驗鹽村生活。
本來想叫小尹尹跟可愛的挑鹽小工來張合照,可是她卻被背後黑暗的監視塔入口給嚇到:[媽咪~裡面有個人耶~我會怕~]。唉,也好,免得照片出現讓人不舒服的"背後靈"。
拍照可以,為避免閃到中年逐漸流失骨本的缺鈣腰,挑鹽擔還是免了吧~
別忘了還有養蚵養殖業喔~
為防範被人暗中動手腳,鹽收堆之後,必須蓋上[稽]字印封存,以玆鑑別。
出口處還有鹽生活體驗館,有紀念品區,台鹽農產品區,以鹽開發出來的創意商品,和休憩用餐區等。不小心脫隊走到這裡,乾脆逛一下再上二樓。
休憩區有個仿潮間帶生態的透明玻璃箱,裡面有好多隻活的招潮蟹喔。
有一大一小螯的是公的招潮蟹。生物構造果然公母有別,公的總是侵略性強,還是得帶個剪刀般的利器好防身。
母蟹就小巧可愛多了,鮮紅的顏色可以吸引異性嗎?
晚上入住的台南天下大飯店,有提供入館優惠門票,還附贈這個美麗的彩鹽罐,因為鹽有驅邪的作用吧。小尹尹愛不釋手,立刻就把它吊掛在背包上。
每間房還各送了一袋海鹽和鹽咖啡,麻布袋的包裝,很特殊又環保。海鹽後來送給婆婆了,她也很喜歡麻袋包裝,居然還捨不得用呢!
回家之後,迫不及待泡了杯鹽咖啡來嚐鮮,和想像中一樣,就是有鹹味的"四合一咖啡"。因為習慣喝現煮的黑咖啡,結果還是讓老公分送給公司同事,上班或加班提神用囉~
二樓為台灣鹽業的歷史介紹。
日據時期鹽場附近的港口。日本軍人正在監督運鹽工,蠻橫的統治者有"大肚腩"的吃飽撐著樣,被剝削的殖民地勞工則是又黑又瘦~看了真難過~
居然還有上市的"鹽股票"呢!
看了這張[製鹽成績優良]獎狀,才想起鹿港辜家與日人的淵源,和台灣鹽業也沾上關係。
早期台灣由鹿港到高雄都有鹽田分布,瀨東(北門井仔腳)是台南最早開闢的鹽場,其它還有瀨北(台南南區鹽埕),瀨南(高雄鹽埕區),洲北(台南北門)和洲南(嘉義布袋),合稱台灣五大古鹽場。
歷經戰爭的摧毀摧殘之後,鹽田廢曬,後因工業用鹽需求大增,傳統的人力製鹽,終究敵不過機械大量製鹽。
以往"曬者有其田"的盛景不再,台鹽於2002年關閉七股鹽場,台灣338年的鹽業歷史,終究走向"無鹽"的結局。
缺碘造成的[大脖子病],也就是甲狀腺腫大症,記得小時候似乎很普遍。看到有人脖子粗粗的,媽媽總是說:[炒菜煮湯時,多加點鹽吃就會慢慢好了。]


機器製鹽,不需看天賞臉的日照曬鹽,縮減人力,也省時省工。但人工就是非天然的,口感自然沒有"純天然"來的好及珍貴。灑了精鹽的牛肉,口感乾澀,若換成海鹽就可引出肉質的鮮甜美味。
我們應該都是吃[再製鹽]長大的吧!高級精鹽的包裝非常熟悉啊。
現在的人工鹽似乎都太鹹了,經常吃的口乾舌燥,總想多喝水解渴。所以我炒菜煮湯時,鹽和味精都加得很少,想豐富味道,就放點蒜頭或薑片,滋味就很不錯了。
鹽擔下是佈滿碎瓦甕的瓦鹽盤。
記得小時候媽媽煎魚之前,總要預先塗上一層薄薄的鹽,讓鹽溶化在魚肉中,這樣煎好的魚才能鮮美又軟嫩。
台灣鹽場的分佈與解說。這裡還有兒童探索館,展示牆和解說版等均有互動功能,讓孩子們透過遊戲,進一步對鹽有更多認識。
逛到這裡時,說要去找爸比的小尹尹忽然不見了,我們繃緊神經,如熱鍋上的螞蟻,著急地樓上樓下狂喊人,遍尋不著。幸好館內遊客不多,小尹尹找不到爸比,急中生智,找到正在一樓的同事一家人"相認",才解除了我們以為"第一次把小孩弄丟了"的危機~當時可把媽咪我嚇的魂飛魄散,以為女兒被壞人拐走了說~鹽村的小孩若不見了,應該都只是在鹽田附近玩耍吧?
猶如白水晶般純淨的海鹽結晶。
雪花球結晶鹽~好美喔~
鹽是非常重要的民生必需品,世界各地如美英德法日等,均有製鹽工業,而七股鹽山的鹽其實是從澳洲進口的喔。
滿櫃的台鹽生產製品,伴隨著我們成長的記憶與軌跡。
具有相當歷史價值的台鹽古董。
翡翠製的算盤~是收藏品還是用來計算的?
難得一見的油印機,真是老骨董了。
懷念的輪盤式公共電話,紅色似乎是更早期的。
台鹽員工收藏的早期樂器和電器,還有我非常熟悉的理髮椅。
曾經是國營企業的台鹽,能夠進入企業中當公務員,就是當時人人嚮往的鐵飯碗啊。當然社區內的福利社,理容院甚至診所等,自成一格的設施,無一不是"理想生活"的典範。  三樓介紹世界的鹽業。

製作木乃伊用鹽以去除人體和器官內的水分,達到防腐保存效果。
奧地利的礦區內,發現擁有四百多年歷史的礦工遺體。
世界的鹽百百種,有海鹽,深層海水鹽,岩鹽,井鹽等。
日本從天然海藻內提煉出了藻鹽,據說鹹度較低,且多了海藻的鮮甜和甘美。

在看完制式的陳列物之後,忽然間來到了這個仿波蘭維利其卡的鹽礦山。
這個鹽礦山遺址,還是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喔~
不需坐飛機去遙遠的波蘭,現在就走進去看看~
礦坑內的冷氣非常強,的確有身歷其境的真實感。
鹽岩的結晶彷彿白雪覆蓋。
鹽礦中有用鹽鑿成的教堂,神像,祭壇,水晶吊燈和浮雕壁畫等。祭壇中的神像是聖母瑪利亞。

木橋下有個鹽水池。
仔細看金光閃閃啊~原來也是個"許願池"呢!雖說館方不鼓勵遊客向池中投擲硬幣祈福,但有一就有二,真的很難控制人心約定成俗的慣性。
波蘭鹽工的穿著像不像"死神"?
礦坑不大,裡面只有我們一群人來回穿梭,還不時傳來錯落的交談回音。

光影交錯的氣氛很優,即使這輩子沒機會去本尊,分身的感覺也很棒。
柳暗花明又一村,出了波蘭礦山,接著來到中國四川的井鹽現場。
其實是"鑿井取鹽"的縮小模型。
縮小比例的模型維妙維俏,礦工乍看之下還以為是埃及人。
[媽咪~趕快拍下來,我回家之後就可以看照片了~],小尹尹看到模型精神就來了。
童心未泯的母女倆都喜歡模型,小尹尹對鑿井取鹽也非常感興趣,拍照取景之餘也略為解說一番。由於看得太專心,所以這張照片又是翻拍好心同事的"感恩照"囉~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