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2010.09上周五在仁愛國小禮堂舉辦的就博會,我唯一排隊面談遞履歷的內埔 [鴻×達] ,邀約我星期四下午做正式面試。但~我只知道屏東過去是麟洛,內埔?~好像很遠耶?


於是中秋節那天去了趟內埔找路,沒想倒居然演變成"內埔半日遊"。
尹尹爸前日上網看Google地圖搜尋,因地方太偏僻沒有地圖可看,只好憑方向感和地址尋找。結果~騎過頭到內埔市區遍尋不著 ,( 當時屁股早已坐硬沒知覺的我心想:S~真是他媽的遠~) 問過某位好心女騎士之後又折回往豐田方向。

找到郵局旁的延平路一進去就看到這座"延平郡王廟"。

一直以為台南才有的廟,沒想到屏東內埔居然也藏了一座。



當然先得找到那家廠商之後再過來逛逛。

沿途都有 [鴻×達] 的路標,但我們就在秋老虎的艷陽之下,跟著路標在荒郊野外九拐十八彎之後,終於找到了 [鴻×達]。 扣掉迷路的路程,算一算以我的龜速從家中騎來這裡大約45分鐘跑不掉~都可以去高樹了說。

此時尹尹爸在工廠外的一條清澈排水溝旁停了下來,

我問:『幹嘛?水溝有啥好看?』

他說:『喝水啊~騎得口渴死了!』

小尹尹因站在機車前方甚久,也是一臉熱斃了的癡呆相。

既來之則安之,一家三口索性就站在"清澈水溝"旁看田景吹涼風。

就這樣,好不容易有個工作機會又因為"路途遙遠"泡湯了。



沒關係,既然都來到這裡了,乾脆回頭到延平路2號的"延平郡王廟"看看也好。

在這條只能容一台車寬的小路上,蓋這樣一座規模不算小的開山神社,內埔居民真有心。


內埔的鄭成功廟建於民國前九年(西元1920年,日據大正九年),三十七年整修過。


和台灣各地的鄭成功廟(出生日為8月27日)不同,它的建廟之日為農曆11月14日,也是此廟的祭典日。



乍看之下以為是"敬惜字紙"的惜字塔,不過應是雙層的燒金爐吧?上層還奉有神牌位。


嶄新的洗手台。

一百多前內埔地區逢雨季飽受水患之苦,於是居民決定建廟祈願消災。(開臺聖王果然有保佑,這次凡那比風災內埔幾乎沒有災情。)



日據時期地方建廟必須經過日本總督批准,因為鄭成功為漢日混血,日人也視為大和英雄,於是將鄭成功廟改稱開山神社。表面上安撫台灣居民,實則攏絡人心之計。



這座廟異於他地的特別之處是還有"扶鸞問乩"的風俗。

右伺還供奉著"觀世音菩薩"。


左方則配祀"孔子"。

開臺聖王加上觀音媽的慈悲心和萬世師表孔子。

顯示出客家人重視仁節禮義和書卷風氣。


網路上關於這座廟的資料很少。


但由嶄新的建築外觀看來,內埔信徒應陸續整修擴張過。








廟簷上的將軍飛龍色澤和磁磚均有剝落痕跡,但英姿不減。


比較有規模的廟正面都有三個門,中間的門是給神走的,所以一般都會紅色柵欄封住。



左青龍,



也是進廟的方向。


右白虎,出廟方向。(左右門順序以廟的方向為標準)

上次的鹿港之旅,讓小尹尹的鄉土行腳有了個開始。


也讓這陣子潛沉再出發的媽咪赫然驚覺台灣廟宇之美。


這兩個龍門與禹門的龍柱雕刻,代表了大禹"防洪治水"立意與精神。






每處精雕細琢的藝術之作,均有虔誠信徒捐獻的敬謝刻字。









彩色和黑白各來一張對照。




無論歷史如何舊新交替,前浪推後浪,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啊~



第一次看到"畫上去的八卦藻井"。

仔細看左下方還有隻蜈蚣喔,因為蜈蚣又稱為"天龍"之故吧?



拍照取景順利,才發現整座廟只有我們一家三口。



傳統建築重視風水和方位,不管走到哪裡都很涼快,一點也不覺得悶熱呢。



“延祉承先不昭漢族,平天拓宇祀永蓬壺”。

“志復河山孤島衣冠存正朔,中昭日月神祠俎豆享韆鞦”。

很喜歡正殿內柱子上金刻這兩句。




當下真能體會鄭成功矢志"反清復明"的心情。



也難怪當初日人會利用"仇清情結",進而統治台灣人長達五十年之久。



超過百年歷史的樑柱。浮刻的將軍策馬好可愛。



環境清幽又維持得相當乾淨。





門神之景。



左側門進入之後,牆上有祠廟創建歷史。

這民國78年的紅底雕金"護國佑民"題字匾額,推想當時可能也整修過。



左側的信徒捐獻敬謝題名。



兩牆之下也均有石刻浮雕對稱。



左下排是"八仙過海"中的眾神仙們。





還有風神和雨神。

"風調雨順,國泰民安"。



對每逢水患就落難悲情的台灣人而言,當真是奢求不可得的祈願嗎?





顯然右下排的主題是"孝順人間"。





孔子祀堂。



罕見的兩旁直立式匾額。



孔子的臉我認得,但他的紅頭巾造型看上去和"吳鳳"好像。



36孝中的第25孝"鍋巴奉母"。

相傳南北朝時陳遺的母親嗜吃鍋巴,陳遺事母極孝,平時四處收集米鍋焦味給母親嚐味。後來戰爭時還靠著這些人家不要的鍋底味得以存活下來呢。



『鍋巴真的很好吃喔~脆脆黏黏的~很像米果餅乾呢!』

由現代的眼光看來,陳遺的母親是個懂得人間美味之人。  



觀世音菩薩祀堂。



看來紅巾頭飾是此地尊神與佛像的特殊衣飾風格。



和孔子祀堂一樣的直式匾額。



佛教各種菩薩像中,觀世音菩薩像的種類最多。

妙法蓮華經《普門品》當中敘述,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種化身,而且會因應眾生的需要而現身說法。



不過觀世音頭戴寶冠,冠上的阿彌陀佛像,似乎是不變的。



看來這座廟的信徒為數相當多,刻圖浮雕算一算約有六十來個。



每一幅都是主題明確之諭示善良風俗,樸實又精美的畫作。



仔細看這廟很多地方都兩兩對稱,傳統建築之美。



墓穴形式的後院。



颱風過後環境還可以保持的這麼乾淨整潔。看來廟公相當盡責喔。



爺倆老早就逛累了,都是在等媽咪我這個喀擦怪手,趕快拍完照啊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