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.09
離開台灣龍泉青啤酒廠之後,在內埔的榕樹下客家小吃用過午餐,隔一條小巷子就到廣濟路上的內埔天后宮了。
天后宮在光明路與廣濟路的交叉口,但廣濟路很狹窄,中午過後路上人來人往,取景較不易。
內埔天后宮又稱為六堆天后宮,因內埔屬於六堆中之後堆,位於南北往來之中樞位置,曾經是個相當熱鬧的市中心。
西元1803年清嘉慶年間,由昭武都尉(六堆大總理)鍾麟江倡議,六堆粵民集資興廟,其後曾重修五次,也是內埔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和古蹟。
日據時代因日本推行皇民化運動,媽祖神像被毀,後來改祀大麻日神。
百年歷史的山門龍柱是一體成形的單龍雕刻,純樸的花崗岩石。
這對龍柱造型,龍邊由上往下隨雲臨降,虎邊則由下往上翻騰。這種一上一下,表現出龍上天下海的悠遊自在,是著名的[翻天覆地]式雕法,也稱為[乾坤交泰],象徵[天地之氣交和,萬物生生不息]之意。
台灣光復之後雖然重建過,但大部分的古文物已散失。
現在所看到的建築和石雕木刻等均為日據時期的風格。
仔細留意仍可見清朝時期遺留下來的古風。
正門兩旁的縷空木雕窗。上有五隻蝙蝠,象徵[五福臨門]。
麒麟堵木雕,腳踩八寶,象徵吉祥。
虎邊門神是文官。一般都是宮娥,所以此種配置是台灣媽祖廟門神的特例。
天后宮內的匾額相當多,有清嘉慶,咸豐及乾隆的古匾,民國之後還有當行政院院長時期的連戰題字。
第一次拍媽祖神像的正面照,先擲茭(博杯)再拍~
也許是因為紅面媽祖的威嚴讓我心生畏懼,忘了使用閃光燈(其實也不能使用),所以很模糊的說。
因三川殿緊接拜亭,與正殿相連,所感覺正殿有股陰暗嚴肅的氣氛。
三角石香爐,是客家特有的傳統文物。
晨鐘和正殿龍柱均有百年薰香的痕跡。
中有日治大正二年增建的[觀世音菩薩廳]。
過了中庭便是奉拜韓愈的[昌黎祠]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