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.11
2010年10月25日事隔近兩個月,在回台中小住之前,咱們鹿港舊地重遊第三次~






這是中山路上的三山國王廟~上次沒時間逛,這次當然不能錯過囉~



三山國王廟是客家人(粵民)的守護神,在有此廟的地方,必是客家人的居住地或曾經居住過的地方。
山門前青斗石製的石獅之一

三山國王廟的原址是在中山路和民權路的交叉口上,面向西南,原占地甚廣,有前埕,拜亭,前正後殿和兩廂迴廊等大廟格局。當時可媲美鹿港龍山寺和天后宮,具有客家人會館性質的地方[人群廟]。可惜日據時期昭和九年(西元1934年)鹿港實施市區改正,拆掉三山國王廟的山門和拜殿並遷移到現址。當時鹿港以泉州人居多且具優勢,客家人在鹿港生活日漸艱困而外移,因此三山國王廟也隨之沒落,最後變成附近居民祭拜的[角頭廟]了。

三川門上的[國王古廟]匾額為清光緒四年所立,下面的橫式浮雕彩繪是八仙人物,兩側門上的木雕裝飾多取自人物故事和傳統吉祥圖案。客家人的樸拙厚實和咱們閩南人講究莊重肅穆果然有所區別。
 

入山門的右側可見這個[奉憲示禁]石碑和碑原文謄寫。據說當時鹿港海關對於客家人收費比台南安平港還高,於是在清乾隆55年時一些粵籍監生呈請台灣兵備道立[奉憲示禁]碑,嚴禁對鹿港回籍之粵民留難和加索照費(收紅包)。



入山門可見狹長的中庭景觀,古樸紅磚和地上的石柱。



[海東霖田]是清乾隆二年桂月豐潮弟子獻匾,民國58年曾修復過。桂月即是八月雅稱,豐潮是指廣東惠州的海豐縣和陸豐縣及潮州各縣簡稱(均臨海)。

嶄新的金爐。

正殿及[三山國王廟]廟名匾。



正殿香煙裊裊。



拜殿左右側的牆堵上有以大理石材質,當地書畫家的精緻字畫。石獅後面還有罕見的鼓型石柱珠。

下聯是:山色顯明呈耀王綱。



三百年歷史的石香爐,正面刻有麒麟圖案,右側雕鶴,左側雕鹿,後面是洛龜負書。



正殿牆上的光明燈。



神龕之上有精緻的四層主題木刻花罩。主祀三山國王分別為:巾山國王,明山國王和獨山國王。三山國王是廣東省揭陽縣阿婆墟之明山,獨山,巾山(或稱中山,福山)等三山之三神的總稱。當時粵民移民或渡海多攜帶香火同船,以祈求保佑平安。隨後建廟供奉,稱之三山國王廟,也有一稱國王廟。

有關三山國王的傳說最早是唐朝時,據說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因適逢潮州水患,居民向附近的三座山-巾山,明山和獨山祈求之後,果然雨過天晴。於是韓愈便尊奉這三座山為[三山神]。到了宋朝,傳說[三山神]還曾幫宋太祖趙匡胤打天下。南宋時發生內亂,昺帝御駕親征卻不幸全軍覆,沒狼狽逃至廣東潮州,當時前有河流阻擋去路,後又有追兵來勢洶洶,千鈞一髮之際,附近三座山頭上忽然衝出三猛將,各率精兵將叛軍擊退,拯救了昺帝。事後昺帝封賞卻不見這三猛將的蹤跡,派人查訪才知是[三山神]顯靈相助,因此便敕封為[三山國王],後來逐漸變成潮州客家人的信仰。
神龕前方的五營將軍。中者是關聖帝君,也就是重義氣且義結金蘭的三國名將關公。其他陪祀還有觀世音菩薩和土地公,中壇元帥(三太子),神桌下還有掌管信徒祈求,轉知主事的虎爺神像。

地上的銅鐘。

往後殿走去~




這裡是陪祀的三媽夫人(三山國王夫人)神像。右側也有陪祀的註生娘娘喔~


兩側蓋上透明塑膠罩的是參加廟會活動的神童團。


後殿前的中庭。


離開前剛好看到廟公送走一群朝拜的當地居民。順口問了一下廟公:[鹿港還有客家人嗎?],他急促地搖著頭:[籠模囉~鹿港沒有客家人了啦~],[那~現在都是誰來拜三山國王啊?],他笑了笑,指著前方正殿正拿香拜拜的兩人說:[我們鹿港現在很多人的子孫都在外地發展,他們每天一早,把每間廟都拜一拜,走一圈,也差不多天黑了~]。



對啊!鹿港小鎮-大大小小的廟共有五十多間呢!難道說留在鹿港的老人家,大部分的嗜好就是逛廟,拜拜嗎?看著廟公曖昧的笑容,我道聲謝謝,帶點遺憾和滿腹不解的疑問離去。

參考資料:彰化縣第三級古蹟導覽叢書,鹿港三山國王廟 ,彰化縣文化局出版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