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10.11
聚奎閣在正殿之西翼,為文昌殿之山門。
清道光十九年(西元1839年),北港貢生蔡氏倡建文昌祠,並成立聚奎社,提倡文風並以文會友。它的木格扇窗為螭虎圍爐圖案,上有三對螭虎,ㄧ對爐蓋,ㄧ對爐身,對對相向。

抱鼓石上刻有梅蘭竹菊等吉祥圖案,造型有文人雅士般風雅。


為了等待愛拍照的媽咪,殿外的尹尹爸抱著疲累的小尹尹,寶貝再忍耐一下下喔~



拜亭的舖石為近年北港居民徵集而成,顯示"眾志成城"之心。香爐上有三重簷,且三足鼎立。



文昌殿內祀五文昌,包括文昌帝君(梓潼帝君,後蜀文教創始者),文衡帝君(關聖帝君,喜讀春秋),孚佑帝君(呂洞賓,日記萬言,出口成章),魁斗星君(魁星爺,右手執筆,左手執元寶)和朱衣星君(朱衣使者,古時的試官,ㄧ說為朱熹)。



五文昌帝君可說是讀書人的守護神,昔日保士子求功名和仕途,或為民驅災植福為主。獨立的廟宇,在台灣並不多。



有拜才有保佑,但是自身的堅持與努力,絕對是關鍵因素喔~



文昌殿前的泉州白石刻製御石路,為道光年間所置,被譽為台灣最美的御石路。ㄧ龍張嘴位左上,ㄧ龍閉嘴位右下,成天地交泰狀,中有一龍珠,稱為"雙龍戲珠"。當時有一對似乎是母女,ㄧ直摸著上方的方形突出物,並問ㄧ廟方人員說:[這是孝子釘吧?],結果得到的回答是:[不是啦!孝子釘在觀音殿前,有圍起來的那個~]。當時被她們母女倆的舉動搞得一頭霧水,但也意外得之"孝子釘"之由來。



從文昌殿看觀音拜殿前,有ㄧ銅欄圍起之處,下石階有ㄧ釘跡,即為"孝子釘"。

據說清康熙年間,有一男子和母親渡海來台尋找父親,結果海上大浪母子因而被沖散了。這男子來到笨港的媽祖廟求願,跪地磕頭直到頭都流血了,看到一旁有個鐵釘,於是跟媽祖請求,若鐵釘能夠釘入堅硬的花崗石中,他就能夠找到父母親團圓。於是男子拿了石頭敲鐵釘,很神奇地,居然就敲入了花崗石之中。這孝心感人的事蹟傳遍笨港,許多人紛紛幫他尋找父母,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,不但在鹿港找到了父親,也在麥寮尋得了母親,一家人終得團圓。後世人就稱為這鐵釘之跡為"孝子釘"。~那天,莫非那對母女是想尋找"父親"嗎?


通往聖父母殿的左迴廊。


迴廊上有個鐵鑄雲紋狀的"雲板",上有"五星祠,五文昌夫子"和太極圖。專供寺廟祭典或廟內通報信息之用。往右可見觀音殿前,正殿後牆上的"卍字不斷"圖案。當日因行程略趕,觀音殿只有拜祀並未拍照。



文昌殿右迴廊的大鼓,也有通報信息和祭典之用。


文昌殿只留左迴廊出入聖父母殿,右迴廊入口則封閉之。


右護室祀奉土地公。

左護室祀奉"註生娘娘"。

註生娘娘前有兩身披紅繡球的金童。

參考資料:北港朝天宮建築與裝飾藝術,李乾朗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ana 的頭像
    Dana

    Dana 的簡單生活

    Da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